自2018年以來,高毒力的Georgia-07-like II型非洲豬瘟病毒(ASFV)在中國流行。11月1日,中國農業科學院哈爾濱獸醫研究所國家非洲豬瘟專業實驗室發文報道:基因I型非洲豬瘟病毒已入侵我國田間豬群,并可引起慢性感染發病。
基因I型非洲豬瘟病毒入侵我國,使得田間非洲豬瘟病毒種群更加復雜。這類病毒盡管致死率低,但可引起豬的慢性感染發病,且具有較強的水平傳播能力。由于病程緩慢,臨床表現多樣,隱蔽性更強,加之排毒及病毒血癥規律性較差,給早期診斷帶來困難,為非洲豬瘟防控帶來新挑戰。
科研人員從山東、河南兩地豬場臨床發病豬樣品分離出兩株基因I型非洲豬瘟病毒SD/DY-I/21和HeN/ZZ-P1/21,兩株病毒均無血吸附活性。全基因組進化分析表明:這兩株病毒與20世紀葡萄牙分離的基因I型低致死毒株NH/P68 和 OURT88/3高度相似。
動物試驗顯示,SD/DY-I/21在豬身上表現為低致病力并具有高效傳播能力,可引起壞死性皮膚損傷和關節腫脹等慢性臨床癥狀(圖1和表1)。

圖1 基因I型分離株SD/DY-I/21引起慢性感染發病基因I型分離株SD/DY-I/21人工感染SPF豬先后出現皮膚丘疹(A和B)、皮膚壞死(B和C)及關節炎(B和D)。
表1 基因I型分離株SD/DY-I/21人工感染豬及其同居豬臨床癥狀

圖2?使用qPCR檢測感染豬和同居豬排毒和病毒血癥。從接種感染SD/DY-I/21的豬和同居感染豬身上收集口腔和直腸拭子樣品,并在感染后的指定天數收集血液。提取病毒DNA并通過qPCR檢測。106TCID50和103TCID50同居感染豬的數據分別用紅色和藍色標記。不同形狀的黑點代表豬個體。
基因I型非洲豬瘟病毒的早期診斷,建議采集豬的口鼻拭子(圖2)。
青島立見現擁有非洲豬瘟病毒熒光PCR檢測試劑盒系列產品,P72靶標基因絕對保守(圖3),適用于非洲豬瘟病毒基因I型和II型的檢測,并可鑒別MGF和CD2v基因缺失株。含UNG酶,可避免PCR擴增產物污染,敏感性和特異性均為100%,40~60分鐘出結果。
本文部分信息來源:中國農業科學院哈爾濱獸醫研究所